ID: 3644827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19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6649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7课,戊戌变法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或借指应试的举子。 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称之为“公车上书”。 思 考: 1、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应试举人响应康有为拒签《马关条约》的倡议 2、为什么康有为在提出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 自由朗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公车上书 时间: 地点: 发起人:背景: 内容: 结果 影响: 1895年春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康有为 梁启超 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北京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失败)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各省举人们的这次上书,被都察院以《马关条约》已经签字,无法挽回为由,拒绝接受,未能到达光绪帝手中。公车上书失败了,维新变法运动却在继续发展,康梁等人又开展了哪些活动呢? (一)创办报刊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二)组织学会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 三、百日维新 思 考: 结合前课所学知识,说说在光绪帝按维新派发布的变法令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体现“变”字? 自由朗读教材第二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百日维新 时间: 背景: 发起人: 内容: 结果: 影响: 1898年6月—9月 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光绪帝 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颁布一系列变法令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小 结 维新变法 序幕—1895年春公车上书 发展—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 高潮—1898年6月—9月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结果—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 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_ _____ _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 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贼”指阻挠变法的顽固派。 “无力回天”的原因: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下层民众。 说自己“死得其所”的原因:相信自己的流血牺牲能为变法成功开辟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 1、材料中“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 2、为避免“瓜分之患”摆脱“社稷之危”,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什么变法? 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变法:戊戌变法 3、19世纪末华人报刊数量增加是哪一历史运动推动下的产物? 时间 报刊总数 华人创办报刊数(种) 华人创办报刊比例 1895年 77 3 42% 1998年 47 39 83% 材料二:1895—1898年我国中文报刊统计 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三:梁启超《变法通议》一书,犹如当头一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后,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仍然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 4、材料二、三表明,该历史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比较洋务活动和该历史运动在学习西方内容方面的侧重点。 侧重点: 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器物), 维新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训练 1、《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