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46406

25 诗词曲五首(水调歌头)导学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219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词曲,五首,水调歌头,导学案
  • cover
《水调歌头》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词的内容,熟读成诵。 2、学会在品读重要词句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想象与拓展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简介宋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简介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赏析 1、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 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 ,其名为 ,他和苏轼及 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 ”。 3、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 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暗含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5、“转”“低”“无眠”三词有何表达效果?(点拨) 6、词的下片写“无眠”是对 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采用 。 7、“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8、词中直接“问天”的句子是 ,直接“问月”的句子是 。将自然变化和世事迁移联系起来抒发 人生感慨的句子是 。 9、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 ”,它的含义是 ,词中这句话是作者对_____说的,后被人们广泛应用,表达了_____。 10、“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是指“ ”。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隐情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教材解读) 13.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15、这首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下片写了什么内容?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鼎尖、试题研究) 16.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水调歌头》参考答案 1.交代作词的缘由 弟弟 苏辙 苏洵 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 又恐 何似 4.入世不易,出世则尤难。暗含了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5.“转”和“低”生动准确地描绘了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词人因不能与亲人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6.人生哲理 独白 抒情 7. 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8.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子由 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1.《点拨》223页GJ4 12.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道出了人们的共同心声,显示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