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48524

16 孔乙己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5次 大小:1282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孔乙己,学案,答案
  • cover
孔乙己 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学习重难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及病态社会的批判,感念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知识链接 (1)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土,第一名为状元。科举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铜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从科举取士人员的情况来看,康有为曾经指出,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人选者只有于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型,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2)“孔乙己”名称的寓意   孔乙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绰号。鲁迅为什么要用绰号作人句呢?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对这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同时也是对孔家店的蔑视和讽刺。鲁迅用这个人物的绰号作为小说的题目,给作品定下了讽刺性的基调,具有鲜明的反孔色彩。 (3)《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4)名人眼中的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自主学习 1、注音: 阔绰(chuò ) 羼(chàn) 绽出(zhàn) 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3、朗读课文,说说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合作探究 4、.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有什么作用? 5、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6、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7、“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8、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根源是什么? 精讲精练 阅读“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