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司马谏议书 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文句意思,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3、理解作者对变法中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4、了解作者及“书”的文体特点。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句意思,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练习反馈 二、自学讨论 (一)相关链接 1、关于王安石: 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被封为荆国公。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文中对司马光加给他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2、关于司马光: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曾写信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3、关于文章题目: “答”即“答复、回复”的意思,“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谏议”是指“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标题应理解为“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二)阅读《答司马谏议书》,完成下列预习题目 1、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强聒( )难壬人( )盘庚( )不恤国事( )怨谤( ) 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会晤( ) 怨诽之多( )胥怨( ) 2.解释重点实词 强聒( )游处相好( )议事每不合( )名实( ) 所操之术( )固前知( )胥怨( )不恤国事( ) 非特( )汹汹然( )难壬人( )膏泽( ) 不事事( )敢知( )无由会晤( ) 3、归纳虚词用法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 于反复不宜卤莽( ) 则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尤在于名实( ) 于 受命于人主( ) 以授之于有司( ) 4、、重点语句翻译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 ①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③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三.教师点拨 阅读课文1-2段,思考问题 5、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6、司马光是如何指责作者的?作者又是如何驳斥司马光的? 四、浏览巩固 五、抽测达标 7、翻译句子: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第2课时教学内容 一、练习反馈 二、自学讨论 (一)相关链接 “王安石变法”距今已近千年。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极其激烈的斗争。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课文,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那段历史吧! (二)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第3-4段,完成下列问题。 1、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三.教师点拨 2、从全文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3、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些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4、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吗? 5、在严峻的情势下,王安石对变法池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态度? 6、如果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这封信,他会怎么样? 7、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赞同变法吗?请你以一个学生的身份给王安石或司马光写一封短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四、浏览巩固 五、抽测达标 8、给下列字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