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49510

27 《周公诫子》说课稿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24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周公诫子,课稿
  • cover
《周公诫子》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周公诫子》,下面我从说教学主导思想及思路、教材与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学主导思想及思路 从新目标看语文教学应追求一种人文性与工具性齐抓并举的境界,从而实现培养发展型人才的教育追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做好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的教学思路便是以人文性与工具性为总的指导思想,以抓好基础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为最低目标。 二、教材与学情 1、教材地位: 《周公诫子》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是一个古诗文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周公诫子》这篇课文中以“握发吐哺”来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中“谦德”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编者编选此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髓,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学生了解我们现在所讲的、所遵循的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古代哲人讲得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九年级,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并大致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3、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本课需一课时。 4、结合本课和学情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目标: A、理解文意,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B、掌握学习文言议论文的方法。 C、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②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掌握论证方法。 ③教学难点: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关于如何把握重点,突破本文的难点,将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叙述。) 5、教学准备: A、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阅读文本。 B、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三、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对于本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分析方法。 学法上,我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准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和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 交流信息,激情导入。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板书课题) (我通过交流主人公的信息导入新课,改变了以往先引课,再简介人物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周公的认识。)(过渡:课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课文朗读。) 环节二作者与作品 1、作者 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环节三 检查预习:(展示听读要求) 1、检查课文朗读,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余学生点评。(从读音、停顿、语气方面评价) 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 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 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