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49539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含视频)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49761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这是,四点,八分,北京,课件,视频
    课件31张PPT。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世界文化名城,2008年我们要在这里举办奥运会。去看奥运会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中国这么大,怎么去北京最便捷呢?当然是乘坐火车了。假如你去过北京,你就一定会知道北京火车站,这个号称全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每天要发送几十万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电视上见过它,那个有着大钟楼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虽然我们很熟悉它,但它不过是忙碌与拥挤的象征,你能想象得到有人为它写诗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它就写于四十年前北京的火车站。现代诗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7(重点)(难点)结合史料领悟诗人在文革年代所具有的特殊情怀。 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了解诗歌的动人之处在于真实的表现个人情感的艺术特征。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当代著名诗人。20岁时写的《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2001年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有诗集《相信未来》等。这首诗作于1968年12月20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1968年,他离开北京,到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诗人在奔赴异地的列车上,开始创作这首作品,后来几经修改,成为一首传世佳作,成为六七十年代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之一。 因为这部作品反映了一代人的迷茫、彷徨和心痛,所以曾经在插队知青中辗转传抄,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也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缀扣子 绷带 绷脸 绷亮 卷土重来 手不释卷  zhuìbēngběngbèngjuǎnjuàn语境记忆法:记少余多法:做动词讲或者做名词讲意思与“筒形”有关时读juǎn,其余读juàn。窗líng ( ) bēng( ) 紧棂绷1.剧烈: 猛烈。 剧烈、强烈辨析:二者都有“气势大、力量大”的意思。“剧烈”侧重于自然变动、体育运动等方面。如: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强烈”侧重于人的言论、感情等方面。如:他的建议遭到大家的强烈反对。 2.骤然: 突然、忽然。骤然、突然辨析:两个词都指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骤然”形容急剧、迅速。语意较重。如:雷鸣般的掌声骤然响起。“突然”则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如:傍晚时分,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暴雨眼看就要来了。 3.窗棂: 窗格子。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1.根据你个人的理解,说说题目的含义【答案】此题运用标题含义分析法。题目中“四点零八分”是火车开动的时间,这一刻是诗人命运的分水岭,是诗人记忆中最深的一道印痕,同时也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此时的北京是诗人心中“最后的北京”,以此为题目表现出诗人对北京的依恋之情。2. 诗人反复强调“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有何作用?【答案】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是为了强调突出这是特定的历史时刻,是诗人个人命运的分水岭。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你能不能把诗歌的情感脉络梳 理一下。【答案】第一诗节 四点零八分 告别北京 第二诗节 火车离京 迷惘失落 第三诗节 幻觉叠合 眷恋母爱 第四诗节 告别亲人 回归现实 第五诗节 物我颠倒 漂泊无依 最后两节 依恋北京 惶惑忧虑1.诗歌第一节,诗人用的反复的修辞手法,统观全诗,诗人为何反复强调说“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答案】诗人反复强调说“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人把对北京的记忆定格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特定的时刻,是因为这一刻是诗人命运的分水岭,这一刻是诗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道印痕,四点零八分的背景是诗人心中“最后的北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