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古典诗歌 诗词五首 30 (重点) (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培养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 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 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代表作有《石灰吟》《北风吹》等,语言质朴,不事雕 琢。有 《于忠肃集》。 李煜(937~978),五代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初降,后被毒死。精通诗词、音乐、书法,尤以词著名。后人把他及其父的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行路难》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为“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要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非常遥远。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位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 《咏煤炭》 于谦曾任山西、河南等地巡抚,为官清正,颇得民心。英宗复辟,他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被杀。于谦是一位关怀人民的政治家,其诗作多忧国忧民之情,表达自己的坚贞情操,这首诗表达他甘愿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虞美人》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李煜投降宋王朝后,于976年到达汴京,受封“违命侯”。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过着屈辱的生活,心中悲恨交加,愁苦无限,只能借诗词来排遣。这首词便是他用以追怀故国,思念往昔,抒发埋藏心底的哀愁的作品之一。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这一年,他与他的布衣朋友陈亮在鹅湖之会时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年少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诗明志,激励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