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现代诗两首》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 情境导入 我的中国心 情境导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乡愁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卷网-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字词注音 焉支( ) 隘口( ) 蹲踞( ) 荒莽( ) 焚起( ) 敕勒( ) yān ài jù mǎng fén chì 整体感知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长城谣 合作探究 这首诗根据诗人情绪发展,各节都写了些什么? 第1节:诗人从历史的角度,抒发了两千多年的争战与杀伐,突显长城的沧桑感。 第2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第3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合作探究 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朗读全诗,说说作者通过哪些诗句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主题意象:长城, 也有对黄河的思念。 合作探究 “无情”“蹲踞”“冷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 看似无情的建筑,诗人却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长城感情;“蹲踞”的姿态里隐藏了超乎寻常的冷静与客观;一个“冷眼”瞥尽千年的恩怨与荣辱,唯有长城悬卧天地间成为历史的见证。 拟人手法 合作探究 结合古诗词中“月”这一意象的描写,说说此诗中“月色如水”的表达效果。 月亮、月色早已成为中国诗人们笔下思乡的代名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均赋予“月”以特定的含义。本诗中“月色应如水”自然引出诗人的梦境,从而突出思乡的主题。 合作探究 读下列诗句,说一说加横线词语的深刻含义和效果。 总:一直、一向,突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 一……便……:表明长城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魂牵梦萦,挥之不去,对长城、对故乡的思念由来已久,哪怕轻轻提起,情感都如炽热的火焰焚起。 (1)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合作探究 应:是作者猜测和估计,写诗人想象中故乡夜晚美好的景色,这情景是载不动的深情。 仍然:依旧,写出了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黄河,时刻在诗人心中流淌。诗人虽身居异地却心系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流进……不眠梦中:写思乡难眠,诗人借梦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一片槐树叶 作者简介 纪弦,1913年生,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1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