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56239

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306136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教案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品。 (2)学会鉴赏现代诗歌,品味本诗深刻主题。 2.过程与方法 (1)放在时代大背景来理解诗歌深刻内涵,强调思想性。 (2)反复朗读,突出诗歌的音乐美,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强调人文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特定景物抒发感情的技巧和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四十年多前北京的火车站,一位叫做食指的青年学生,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在他乘坐的一列西去的火车上写下的他离开家乡的瞬间。这篇文字被那个时代无数的与大家年龄相仿的青年所铭记,以至于有人说“郭路生是唯一念诗能把我们念哭的人,一次他朗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当时的两个女生还没听完就跑出厨房,站在黑夜中放声大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找到这首诗打动这一代青年的原因。21cnjy.com 二、作者名片 幻灯出示。 食指, 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二、背景介绍 幻灯出示文革及上山下乡图片,让学生了解感受时代背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首诗表现的就是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离开家园,奔赴乡野边陲时的一首离别诗。凡是经历过那种场面的人,都会永世不忘。远离父母、远离亲人、远离家乡,对刚刚步入人生的十几岁的青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惶恐、希求与别离的痛苦之中,当时的北京火车站告别的泪雨与声浪如海潮般有卷走车站的力量。这不是一般的分离,也许就是永别。同学、朋友各奔东西,父母儿女远隔千里,到底何时能相见?到底明天会发生什么?“文革”的那些岁月里谁也无法预测,也许这就是他们“最后的北京”。 那是一个社会物质贫乏,人民在精神上却无限狂热的年代。仿佛所有的人都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就在眼前,再加一把劲就能得到,而它的缔造者毛主席就在人们心中就如同神明一般。196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的一条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21·cn·jy·com 接着又连续几天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全国各地青年上山下乡的消息,毛主席以他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了整整一代城市青年和数千万城市家庭的命运。几乎所有的青年在各式各样的号召下,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与忠诚投入到这场运动中。 那个时候,满街都有这样振奋人心的标语口号,人们每时每刻都沉浸在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高度兴奋中。 在追逐理想的冲动中,在城市的动员之后,那些并不比大家大多少的孩子们接到了一张张上山下乡通知书。时代的热情感染着他们,他们开始整理行装。于是知识青年们,以万、数十万计为单位的数量,先后挤上了一列列北往西去的列车。 他们都还没来得及作一点必要的准备,甚至不知道如何准备,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和幻想,带着共同的青春和热血,带着共和国的年龄,这些定格在胶片中的青春面庞怀着最美好的理想踏上了最艰辛的道路,随着一声长长气笛,告别了欢送的锣鼓、告别了喧闹的城市、告别了读书声,告别了流泪的同学、年迈的父母。而这一去,他们并不知道是否还有明日的相见。2-1-c-n-j-y 在那场运动中,广阔天地把城市的孩子们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