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57386

2017年春人教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作业课件: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0306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17,年春,人教,历史,八年级,下册
  • cover
课件29张PPT。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释疑解难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好转。但是,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尤其是重工业基础薄弱。如果不发展重工业,就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2)具体表现:①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供,而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重工业。②发展农业的技术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抽水机等也要靠重工业生产。要变革千百年来的手工业工具,离不开重工业。③国防建设需要的武器装备也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持。2.《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哪些异同? (1)同:①都曾经发挥了宪法的功能,如: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规定人民所享有的权利、义务等。②都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2)异:①《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②《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而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③后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而前者只是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易混辨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这种表述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重大变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顺利转变,标志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 3.时间:从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4.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社会主义建设重工业交通运输业5.成就 (1)工业:1953年底, 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建设:1957年, 建成;川藏、 、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工业基地:以 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鞍山钢铁公司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2.颁布:1954年9月, 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利益1.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施“一五”计划 C.开展三大改造 D.发动“大跃进”运动 2.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 B.对农业进行改造 C.对手工业进行改造 D.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D3.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