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58860

八下第五单元第25课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251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下,第五,单元,25课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 cover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25课 课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在诗中,刘禹锡首先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 3.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学情分析】 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诗人的大致情况,学习、背诵诗歌的方法。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感知诗歌大意; 2.对于学困生,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理解起来有困难,需教师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理解文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激趣导入 1、齐背《陋室铭》《秋词》 2、作家作品背景简介,解题。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二、 自主学习 【活动一】诵读诗歌 自由读,读准字音 齐读 指名读 齐读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主要运用的活动策略有:活动教学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统一;学生主体性策略。活动评价: 读音正确;朗读正确、通顺流畅。 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活动二】研读赏析 1.参照注解,解释诗歌内容: 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王质,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2.师生共同读品诗句研读赏析: ①首联:交代了什么?体会“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的语句。   明确: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抑制已久的愤懑心情和无限的辛酸。 ②颔联:此联用了什么手法?意在传达什么心情? 明确:用典。 “闻笛赋”典故指西晋向秀所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