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85777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4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241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单元,20课
  • cover
第四单元 第20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及其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感受生动形象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以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一个道理。 二、【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引导学生理解产生落日幻觉的原因。掌握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语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同学们,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产生的幻觉。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从黄天祥的《落日的幻觉》中找到答案吧。 整体把握 1.落日有哪些幻觉? 提示: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一是太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它好像变大了,变扁了。二是它的颜色变得深黄、殷红;天空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说明文? 提示:这篇文章介绍了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3.文中出现了哪些落日的幻觉?那么这些奇妙的幻觉是如何产生的?这些神秘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提示: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强 神秘的暗弧,外面有亮弧 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距离较高层大,光线迅速衰减;地球影子。(暗弧)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亮弧)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合作探究 1.课文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是遵循什么顺序? 提示:从现象到本质(原因)———逻辑顺序。 2.举例说明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1)例: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用: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2)例: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地说明了黄昏太阳的巨大形状。 3.语言品析。 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本段对落日幻觉的描写,能否换成修改后的句子。 原句: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改为:日落的景观很美:太阳显得比平时大一些,颜色偏黄或偏红,当它快落下时,形状看起来有些扁。 提示:原文用词优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4.学习本文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对任何事物或现象我们都应该从科学角度去解释,不能被假象所迷惑。 5.拓展延伸。 关于落日,我们还能想起哪些古诗名句? 提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 《黄鹤楼》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