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86824

专题1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核心考点总动员 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4591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专题,历史,版含,Word,总动员,考点
  • cover
【母题再现】 高考选题: (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答案】C 【解析】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解题技巧: 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税,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是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考点揭秘】 高频考点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例1】(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答案】A 【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试题把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对外开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然后得出二者的共同特点。这需要学生具备综合比较和分析的能力,重在对历史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历史考试中经常会有比较性的选择题,通过比较得出几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教师要注意讲解比较的角度和方面,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种方法。 高频考点二: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例2】1962年叶·利别尔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直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C.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 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建议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但并没有提出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没有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A、C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B项说法不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利别尔曼建议”实质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所以D项理解符合题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名师点睛】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2)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 (3)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4)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