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88292

格尔尼卡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4-04-3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226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尔尼,教学设计
  • cover
格尔尼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热爱和平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画家的作品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与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4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展示PPT)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战争片段,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提问:这部影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有着怎样的感受 老师:大家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炸弹、坦克、飞机、战火等这些东西都能让人联想战争的残酷。但那些生活在战争中的艺术家他们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呢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欣赏这幅大师的立体主义作品《格尔尼卡》,看看大师是怎样描绘心中的战争的呢 板书:格尔尼卡 请同学们观察今天这幅画,给你们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初步感知) 学生:乱 灰 …… 老师:大家都很茫然, 二、讲授新课 1、创作背景 1937 年4月26日下午,在西班牙内战的高潮时期,德国法西斯帮助西班牙反动头子佛朗哥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居民伤亡惨重, 1500多人当场被炸死,3/4的建筑被彻底毁灭。当时侨居在巴黎的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义愤填膺,放弃了原本创作的一幅作品,转而用六周时间来完成这幅长776.6厘米,宽349.3厘米的壁画。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品。 老师:刚刚我们找出了《格尔尼卡》的各个形象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画家描绘的这种战争的氛围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 同学们替毕加索回答一下吧。 学生:对战争的愤怒、对和平的祈求、对受害者的同情等(控诉、愤慨、抗议、同情)(尊重学生,只要答出就可以) 2、作者介绍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画家本人。(放映PPT) 老师:给同学们介绍毕加索。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西方现代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从小受当美术教师的父亲的影响学习绘画,后如巴黎罗那和马德里的美术学院学画。其作品手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1906到1907年开始对绘画形式结构进行探索,并创造出立体主义风格。 通过刚才的问题回答,你们已经对《格尔尼卡》的内在情感表达都有了进一步了解,但要画面,下面我们。 3、画面分析 这幅画看上去很杂乱,实际上是经过画家精 细推敲、布局,画了六张草图才完成的。那我们怎么很清晰的解读这幅画呢。(ppt展示 ) 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受苦受难的人民。如同《圣母哀掉基督》 死不瞑目的战士,———受苦的人民。 濒死的马,———代表受苦的人民。 坠楼的女人———受苦的人民。 举灯的女人———受苦的人民。象征希望和光明 灯———锯齿状的白光。带来希望和光明 面目狰狞牛、代表残暴和黑暗,, 三、探究问题,自主学习 师总结启发:画家用这些或压抑,或恐惧、或痛不欲生的形象,来表现战争悲惨的场面, 传达着人类对战争的痛斥,对和平、美好的向往,这是不是一种美呢 而这种美的传达,画家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语言来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