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91489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 (扫描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64232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3月
  • cover
秘密★启用前3月24日900~1130 凯里一中洗马河校区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试卷 语文学科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考号,并粘贴条形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 4.考试结東后,只上交答题卡,学生自己保存好试卷以备讲评使用。 第丨卷 、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和之美”之于当下文学创作的意义 张丛皞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 制、恰到妤处,悲喜不要过度,情绪不宜宣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 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中和之美”与当下中国文化境遇及大众心灵感受的 脉息相通,对当下文学创作中某些消极惰性倾向有平衡抑制的功能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脸的主体部分。文学是现实的镜像和反映,文 学是历史处境与社会精神的折射。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 化。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震荡与观念不适后进入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期 改革温和渐进,罕有社会结构的大幅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剧烈变迁。尽管任何一个时代 都不乏悲欢离合,但在平衡与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面 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大爱大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善大恶 是极端化体验。“暴风骤雨”与“疾风劲雨”不是感受的普遍状态,“和风细雨”和 微风小雨”方是生活的主旋律。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情感也必会有波澜起伏, 人格也要頂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囯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而言,横 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中国传统美学在20世纪失 去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它丧失了阐释力,不能全而而有效地诠释现代中国社会的生 存体验。重提“中和美学”,不是要在文学创作中建构生活的应然状态,而是它本身 就切近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 页,共10页 存在经验,在某种意义 中和美学”是一个通向“中国故事”的路标,凭借它 文艺更容易到达“非虚构”生活的临界状态 “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 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因此,文 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的 深度。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获得某 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激性的和消费性的 真正不沉于时阃渊薮的富于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天籁的作品。这 类创作有对人的价值生活和伦理处境的深度关注,有对人的存在的发现与寻问,有对 群体意识的体察和共性精神状态的从容抚摸。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 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及大众生活精神主脉互息互 通。自觉贯彻“中和美学”的文艺创作传递的观念和经验,可以令艺术创造者和接受 者分享共同的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这种艺术力量带来的不是 隔阆陌生或是与现实经验的巨大反差,而是自由自在、持久动人的审美愉悦。 “中和之美”有利于抑制当下中国文学的某些偏颇。当下文坛,无论是在文学观 念上的陈陈相因,还是创作意图上与商业文化的亦步亦趋,都要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 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刷夸张、自我撕裂的感官本能以及疯狂诡 奇的文本格调来实现,这明显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