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09067

湖南省衡阳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412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南省,衡阳市,2017届,高三下,三下,学期
  • cover
2017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 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8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5.本试题卷共4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慎终追远 清明永驻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 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 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这种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 气,是怎样变成以祭奠祖先为中心的综合节日的呢 首先,这与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相传,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介子推 一段动人的故事。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他们认为世界 万物都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火燃久了要熄掉,重取新 火。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熄灭旧火与重生新火所透露的是季节 交替的信息,意味着新的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 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 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内在的文化关联。 清明节也融合了上巳节的一些习俗。上已节俗称三月三,它形成于春秋末期。时至唐 代。上巳节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人们常在此日到水边嬉戏,去郊游踏青。后来,上巳节 的踏青饮宴的特点被整合到了清明节的习俗之中。清明节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宋代。北宋孟元 老的《东京梦华录》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 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 抵暮而归。”可见,宋人借祭祖扫墓的机会充分享受踏青之乐,寓嬉乐于哀痛之中。张择端 绘制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呈现出宋代清明节的盛况。到了元代,不仅上巳节退出了节日传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节之后的大好春季只剩下了清明节。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深层的祖先崇拜、孝文化传统之间有着 深刻的联系,而这种文化传统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也是清明节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随着民族精神的复兴,对祖宗的家族性私祭发展到对中华民族 共同祖先黄帝、炎帝的群体性公祭,以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精神,这些都抒 发了人们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道德情怀。 中华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的仪式,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 体。现在我们过清明节,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悟和认同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扫墓 祭祀等形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与敬慕,全面体现对祖先的感恩、对血脉责任的认同,确 保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共同记忆,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 (节选自李荣启《感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清明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