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10268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堂实录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28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堂,实录
  • cover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堂实录 此课例获得“全国首届国学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唯一) 师:同学们,作家梁衡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不平凡的经历也成就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去领略他词作的魅力!(板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师:我们先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分析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两种方法。2、反复诵读,深入文本,体悟本词独特的韵味。(多媒体出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交给学生几种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诵读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领会体悟词作的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让我们这节课通过浅味、品味、深味(多媒体出示)这三个环节,一起去体味这首词的韵味。(浅味,认知文本;品味,品鉴特色;深味,体悟韵味。“浅味”环节主要通过预习和诵读,规范读音,疏通文义,整体把握诗歌感情基调,为进一步“品味”做铺垫。“品味”环节主要是通过分析文本,鉴赏语言,总结感情,此环节还始终贯穿诵读原则,边分析,边诵读,两者相辅相成。“深味”环节主要通过对比鉴赏,总结本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独特之处,提炼古典诗歌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怀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的朗读一遍全词,浅尝它的味道,注意三个方面:一、读准字音。二把不理解的词义画出来。三、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多媒体出示)(“浅味”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认知文本,其一是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识记字音、词义;其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初步朗读,整体把握全词感情基调,为进一步深入文本分析艺术特色,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学生自由朗读全词) 师:找一个同学来试着读一遍全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字音是否准确。 (纠正读音,多媒体出示易读错字音) 遥岑远目cén 献愁供恨gōng 玉簪螺髻zān jì 鲈鱼堪脍kuài 倩何人qìng 揾英雄泪wèn 师: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词义不理解,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 (学生没有提出疑问) 师:如果同学们没有疑问,那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了。 (出示“词义检查”,分别找两位学生解释词义) 遥岑:远处的小山 断鸿:失群的孤雁 倩何人:请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歌女 揾英雄泪:擦拭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读这首词,你最初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1:悲凉。 生2:挺悲伤,也很悲愤。 师:两个同学都谈到了“悲”,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到的? 生3:我觉得这首词是通过几个典型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悲凉之情的。 师:通过意象传情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抒情方式,我们再找一找词中有没有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 生4:献愁供恨。 生5:忧愁风雨。 生6:揾英雄泪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那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这么悲伤呢? 生7: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7:从“预习学案”中的“写作背景”中知道的。(在“导学学案”上给学生适当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秋,这时辛弃疾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作者登上建康城水门楼上的赏心亭,眺望江北祖国壮丽的河山,想到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 师:很好,只有知人论世,我们才能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悲”,悲的原因是“报国无门”。(板书“报国无门”) 师:下面我再找一个同学读一遍这首词,看能不能读出些感情。 (找一学生读全词) 师:请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