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13625

云南省2017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506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云南省,2017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
  • cover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全国卷 2017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邸”本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后来作为地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专为传递和沟通消息而设。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此外还有“辕门抄”,即明清总督或巡抚官署中发抄并分寄所属各府、州、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清廷内阁还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叫做抄写房的专门机构,负责朝政新闻的发布。报房每天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新闻,除朝廷政事、谕旨和动态的报道全部照登外,奏折因数量较多而适当选用。 明清很多知识分子都有阅读《邸报》的习惯,顾炎武说他的祖父七十几岁了,还每天牵挂着朝廷的事,不间断地阅读《邸报》,甚至抄录成帙。以文人形象风靡于晚明的袁宏道,辞官归隐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每日一见《邸报》,必令人愤发裂眦,时世如此,将何底止?……万一世界扰扰,山中人岂得高枕?”这些都显示,知识分子在《邸报》的阅读中,感受到朝廷乃至天下国家的具体存在,这就造成了知识分子对朝廷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在《邸报》的传播下,《邸报》的读者共同立足在务实层面上,共同思考政府的运作———朝廷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已成为裁断“天下”各种实际事务的权力机构。知识分子透过对这种具体事务的“参观”,进一步理解朝廷与天下的意义。这样,《邸报》就成为了知识分子与朝廷、天下,或者说是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一个中介。明末东林党的成立与发展,就与《邸报》有著密切的关系。《明史·顾宪成传》中说,顾宪成在“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而朝廷的官员也和他“遥相应和”。这是因为有《邸报》作为中介,他可以及时获得信息、了解朝政,并和朝廷官员互通声气,乃至于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邸报》作为中介,这批立足于江南的知识分子,如何能够持续他们对北京事务的参与,并凝聚成一股跨地域的政治势力。可以说,明代的信息传播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社会阶层的隔阂。 当《邸报》透过行政系统由权力中心向外扩散,以至于构成传播网络时,它也就成为一个天下人共同观看的“舞台”。在空间上各自分散的读者,透过这个共同媒介的阅读,形成了共同的观看交集。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参与共同的事件,在共同事件的参与中,他们置身在一个共同的“参观”情境中,不只是观看,也可以进一步成为参与者。在这个参观的过程中,他们在理性上逐渐对耳目所不能及的社会情况有所认知,而在感情上也开始对“事不关己”的社会事件发生兴趣,因此逐渐培养出关于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