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20586

三下 第10课《捞铁牛》(课件+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32672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下,10课,捞铁牛,课件,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第10课《捞铁牛》教学设计 课题 捞铁牛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了解我国古你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知识目标 会认“捞、拴、陷、丙、潜、绳、绑、铲”8个生字,会写“府、拴、陷、修、笨、尚、性、舱、划、稳、料、跨、绳、绑、拖”15个生字。理解”河中府、淤泥、浮桥、熟悉、议论纷纷、水性、潜水、和尚、水手、浮力“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爱科学、学科学。 学法 自主探究、交流法、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老师今天有一件事,需要大家出主意,就是有一只铁牛掉水里了,你们能想办法把它捞上来吗?那么你们就跟随老师走进今天的课文———捞铁牛 (出示铁牛的图片)(板书:捞铁牛) 思维发散 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让学生更有兴趣。揭示课题,初步质疑。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今天,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穿越时空,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在这波涛汹涌的黄河边,人们正在干什么? (出示问题:谁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紧跟问题,展开想象。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2.示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我会读打捞、拴牛、沦陷、丙丁、潜水、粗绳、捆绑、铲沙(2)我会写府、拴、陷、修、笨、尚、性、舱、划、稳、料、跨、绳、绑、拖(3)词语解析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淤泥:淤泥、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熟悉:知道得清楚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潜水:隐藏在水面下活动。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休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4)辨别多音字发 得 没 划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5. 拿起课本动情地朗读课文,进行朗读“夺旗”活动。 自主学习,相互探讨。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扫除阅读障碍,使后边课文的学习更轻松。 背景简介 黄河大铁牛:铸造于唐开元看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控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达45.1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两颗又各有差别。 1994年1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蒲津桥遗址视察,并题词留念。 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铁牛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怀丙和尚: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真定府(今正定县)人,据《宋史》记载,怀丙天资聪慧,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 让学生对怀丙有大致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课堂研究 1.同学们,朗读课文总结故事内容。 这是一篇叙事记叙文。讲述的是宋朝时发生的故事。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