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22912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37943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课,土地改革,课件,教案,练习
    《土地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来源: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21·cn·jy·com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情感体验、材料解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解放区的天》。 教师:你想知道为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为什么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为什么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吗?学习了《土地改革》你就能找到答案。21*cnjy*com 二、新课学习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展示材料: 材料一: 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 2-1-c-n-j-y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必须得到谁的支持?而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必须解决什么问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学生:巩固人民政权;必须得到农民支持;必须解决土地问题。 展示:《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种。 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 教师: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原因何在?“农民犹饿死”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因为长期遭受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根源是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展示旧中国土地占有情况 阶级项目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农村人口 不足10% 90% 占有土地 70%—80% 20%—30% 社会地位 剥削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 被剥削阶级,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教师:阅读课文结合材料你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原因吗? 学生思考、归纳: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展示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1*cnjy*com 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说出土地改革的主要地点、步骤、 措施和结果。 学生归纳: 主要地点:新解放区,仅限于大陆不包括台湾。 步骤: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的分期分批进行。 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