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整体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这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2·1·c·n·j·y 二、出示活动任务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三、课堂学习活动 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活动一、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2、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出处:21教育名师】 3、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 凄凉(qīliáng) 赋(fù) 柯(kē) 畔(pàn) 暂(zàn) 凭(píng) 长(zhǎng) 活动二、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内容 请同学们首先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完成下面的问题。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酬:答谢,酬答,这里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翻似:倒好像。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精神:振作精神。 2、结合工具书和注释疏通诗句。 原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译文: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原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活动三、仔细品读,赏析诗词意境 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诗句,结合查找的写作背景等资料理解这首诗的独特意境,然后给大家说一说。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出示写作背景: 诗的前两句是承白居易诗的尾联而写的。白居易因诗人遭贬,对朝廷很是不满,末尾两句中“亦知会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正表达了这一点,认为刘禹锡是一个人才,不应该长时间遭贬。对此刘禹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