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机器人动起来 一、设计思想 以机器人实践活动为学习活动方式,通过图形 出卷网化的编程降低学生学习算法与编程的难度,结合课件加强对程序运行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编程的强烈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锻炼其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以学习LOGO语言 出卷网编程为主,穿插了用LOGO指挥机器人的知识内容,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机器人的活动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第一章所学内容,使枯燥的算法学习形象化、趣味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确定算法-编程实现”这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本人这节课主要是想通过策划活动,将初中所学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到学习和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程序设计思路,掌握程序基本结构之———循环结构。 2.重点掌握SVJC1.6系统的图形化编程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精神。 2.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和研究问题 1.教学重点:SVJC1.6系统的图形化编程方法。 2.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刚接触该内容的学习, 出卷网在调试程序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还要根据各自程序执行的不同情况认真分析,准确找到问题所在,及时修改,这些对他们都有难度。 五、研究问题:引导学生用SVJC1.6系统编写和调试程序,使机器人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 六、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通过LOGO语言程序设计基 出卷网础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图形模块操作能力,急切希望手中的机器人能快些动起来。因此,学生对本节课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七、教学工具 机器人教学实验室、SVJC1.6开发版软件、广茂达中学版智能机器人(8台)、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八、教学安排 1课时。 九、教学策略与教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讨论分析领悟新知,合作探究提高效率,实践操作理解实质,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演示机器人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让自己手中的机器人动起来呢?好,别着急,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给机器人编程的知识,让它按照我们的指示来行动。 (二)引领探索、获取新知 1、实践活动一:前后走 通过简单“前后走”的动作让学生快速掌握图形化编程方法,以及如何让机器人动起来等基本操作步骤。 2、实践活动二:走正方形路线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让机器人走四边形。 问:机器人走四边形需要经过哪几步? 引导学生回答:机器人走四边形就是让机器人完成“前进→转弯→前进→转弯→前进→转弯→前进→转弯”,也就是机器人需要完成四个“前进→转弯”。 教师提示(播放课件):要让机器人完成一 出卷网个“前进→转弯”,首先需要启动电机,使机器人能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行一段路程,然后停下,以左轮为中心旋转90°再停下,这样就能走完四边形的一边。 提问:要让机器人走四边形,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几次? 学生回答:4次。 教师总结(播放课件):重复4次相同的步骤,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编程的基本结构之———循环,本任务即循环重复4次。 (1)根据编程思路,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化编程方法。 (2)找学生演示自己的流程图,师生一起查找问题。 (3)教师给出标准的流程图,对主要模块进行讲解(播放课件)。 机器人走四边形流程图如图1所示,此程序的步骤如下: ①用鼠标点击图2“控制模块库”,从中选择“多次循环”。鼠标右击图3图标,在弹出的图4界面中,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