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36968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课时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0092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2课时,课件
    课件43张PPT。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宋 苏轼第一课时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通过阅读人物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3.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本课件设计,宜先引导学生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通过阅读人物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讨论本文记人散文的结构内容,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本课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理解文中阐发的“胸有成竹”“心手相应”的道理;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 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胸有成竹”,亦称“成竹在胸”。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讲的就是这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时期,有个擅长画竹的人,也是苏轼的表兄弟,姓文名同字与可。 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历代著名墨竹图文与可《墨竹图》郑板桥墨竹图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死痴。 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 。题解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 同王安石一样,苏轼对北宋的局势也感到不安。然而由于他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地位,不愿过多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他三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过的书房生活,对社会国家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远没有王安石看得清楚,因此,他反对急进措施。王安石变法,他上书反对,被捕入狱,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接触了下层人民,但政治上的挫折,也助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名篇。作者简介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表示反对,但对有些措施,是表示赞同的。 因此当司马光等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苏轼提出反对,又遭旧党攻击。 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他先后被贬岭南、海南,生活十分艰苦,但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徽宗即位,他因大赦内迁,次年死于常州。 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海南岛东坡书院东坡笠屐图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蓝色字的音。 与可以书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