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39299

音乐四年级上花城版2牧歌说课课件(16张)

日期:2024-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4978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音乐,四年级,花城,牧歌,课件,16张
  • cover
课件18张PPT。课题《牧歌》一、说教材《草原牧歌》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歌曲《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优美动听。歌词在语态上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说学情:学生曾经通过舞蹈和表演唱的形式接触过蒙古族风格的乐曲,但只注重于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并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关注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从“牧歌”题材、蒙古族长调特点出发,从演唱、欣赏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牧歌”的起源,感受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长调音乐的特点,加深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歌曲为切入点,从演唱、欣赏入手,通过演唱、对比欣赏、讨论、分析判断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牧歌”的起源,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无伴奏合唱”传达出的安静中孕育波澜壮阔的意境。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看看大草原的风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直观性强、信息面广的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草原之地的情境,用大草原的民族风情之美、自然风光之美、音乐艺术之美吸引学生,展开听歌曲,创设情境、认识草原———唱歌曲,歌唱草原———对比欣赏,赞美草原三个环节的教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牧歌”和无伴奏合唱小知识 教学难点: 感受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一)、听歌曲,创设情境、认识草原 谈谈向往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 引发学生对大草原的向往。 播放《牧歌》伴奏 欣赏歌曲范唱思考: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用一个词语表达歌曲带给你的感受。 复听范唱,从题目入手,理解歌曲 1)思考:你怎样理解“牧歌”这个题目 2)介绍“牧歌”这一题材的来历 公元7世纪,蒙古族先祖跨出额尔古纳河流域,迁徙至蒙古高原。在这里,他们基本放弃了原有的狩猎生产方式,改为以畜牧业劳动为主的生产形式,随之产生了反映游牧生活的牧歌题材。蒙古族民歌的主要题材有:狩猎歌、牧歌、赞歌、礼俗歌、叙事歌、儿歌等 听老师范唱 要求:区分歌曲的两个乐句 二、唱歌曲,歌唱草原 【阶段目标: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长调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的演唱,感受内蒙古长调的特点,用正确的呼吸演唱歌曲】 1)演唱歌曲 2)感受音乐形象:分析歌曲 旋律进行给人弱起的感觉,使旋律更流畅,更具流动性3)从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分类为长调和短调 介绍: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 、旋律舒展、辽阔,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短调:曲调紧凑,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 总结: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4)判断学生判断本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对比欣赏一首短调歌曲《草原赞歌》 更加突出蒙古族长调的特点: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持续的长音运用。 三、对比欣赏,赞美草原 【阶段目标:感受两种演唱形式的音响美,了解无伴奏合唱的小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感受歌曲意境】 对比欣赏 方法:聆听有伴奏演唱和无伴奏演唱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比较 相同的旋律、节奏,由于演唱方式的不同,带给人们的感受却有所不同 有伴奏形式:悠闲、自然、安静的风景画 无伴奏形式:安静中孕育着波澜壮阔 介绍无伴奏合唱(不使用乐器伴奏的人声合唱称为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