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42758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223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 cover
《相信未来》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1课时 一、导入语 请同学说说对文革十年的了解。幻灯片介绍一下十年的情形。(图片展示)把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生存环境介绍一下。 此诗写于1968年,正是文革岁月,青年人上山下乡,失去了读书学习的机会,社会混乱,人们看不到前途,许多人迷惘失望,理想破灭,人生困顿。诗人食指当时也在农村插队劳动。20岁时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虽然身处严酷的环境,却依然有一颗向往未来的心,并坚信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二、自由朗读此诗。注意韵律节奏。 (录音范读) 讨论第三小节的朗诵节奏要知道怎么读,不妨先来理解这几个句子。理解诗歌通常要抓住意象,你们看看这几个句子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 明确:“手指”、“排浪”、“手掌”、“大海”、“曙光”、“笔杆”。 提示:“排浪”有什么特点,它能否压缩为一个字“浪”?“排浪”表明浪一道又一道地向天边涌去,这一道又一道的浪线看起来就像人的“手指”。比喻。如果通俗地表述应该理解为“我要用像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般的手指”“我要用像那托住太阳的大海一般的手掌”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掌往上托起来,看看有没有大海的面积感、体积感。大海像不像托住太阳的手掌呢? 师:再看第三句,“曙光”跟“笔杆”有没有相似点?(直的) 师:早晨的光线射开来,看起来是一根根的,长长的,笔直笔直的,所以我们经常讲“霞光万丈”。食指以诗人的敏锐,捕捉了这一瞬间的感觉。 三、品味赏析:思考以下问题: A。1、2节写作者所处的现实是怎样的?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蛛网查封炉台:许久不开灶,没有了生命赖以生存的食物。意思是极端贫困。 第2节:紫葡萄———甜美成熟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荣誉、爱情等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小结:作者先是在“失望的灰烬”上写,再是“在凄凉的大地上”“用凝霜的枯藤”写,表现出诗人什么都被剥夺了,处于极端贫困之中(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最后“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表明诗人有孩子似的纯真,仍然对未来存有不灭的希望和信心。 B。作者相信未来的依据是什么? 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相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C。全诗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你有没有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明确: ⑴ 诗的第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是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四、总结本诗主旨: 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定,刚强,和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