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43484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件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44491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国人,失掉,自信,课件
  • cover
课件25张PPT。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三单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导入新课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导入新课1.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重点) 2.学习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难点) 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内涵丰富、富有战斗性的语言。 (难点)讲授新课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讲授新课 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主要是为了反驳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错误论调,鼓舞当时的民族自信心。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属鲁迅后期杂文。 讲授新课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 点的过程。 一般: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一般: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论 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 议论文常识讲授新课1.字音字形。玄虚( ) 抹杀( ) 祈祷( ) 省悟( ) 搽粉( ) 渺茫( ) 慨叹( ) 诓骗( ) 诬蔑( ) 脊梁( )xuánmǒdǎoxǐngchámiǎokǎikuāngmièjǐ2.词语解释。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讲授新课脊梁: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继续上去。形容英勇 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指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去欺骗别人;欺 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玄虚之至:玄虚到了极点。讲授新课1.敌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这个错误观点是由哪些论据得出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只希望“国联”;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树靶子 打靶子摆敌论据论点驳敌论证 立观点证明自己观点 (1~2)(3~8) (9)作结论讲授新课论据论点:两年前:不 久:现 在: 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直接反驳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1—2)(3—5)敌论据论点偷换概念讲授新课间接反驳 己论点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己论据古今埋头苦干的人有确信, 不自欺 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前仆后继的战斗舍身求法的人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脊 梁(6—8)(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敌论点:以偏概全讲授新课讲授新课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这一类人的特点如何?“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 现状: (1)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 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讲授新课2.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的人们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讲授新课本文语言尖锐、犀利,内涵丰富,富有战斗性。请按要求赏析。1.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 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 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 实。(“总”、“只”、“一味”三个副词有何表达效果?)三个词语尖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