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43590

16给巴特勒的信 课件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5776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巴特勒,课件
  • cover
课件21张PPT。16.给巴特勒的信第四单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导入新课圆明园复原图导入新课1.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重点) 2.了解作者对圆明园被焚烧的态度及感情。(重点) 3.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 劫的丑恶行径的手法。(难点)讲授新课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他在这些作品里面对人民的不幸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对社会的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控诉。本文选自《雨果文集》。讲授新课珐琅( ) 洗劫( ) 脂( )粉 惊骇( ) 瞥( )见 箱箧( ) 琉璃( ) 给予( ) 晨曦(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fà lángjiézhīhàipiēqièliú líjǐ yǔxī远征:远道出军或长途行军。 体面:文中指光荣,光彩。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2.理解词义。讲授新课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状,描绘。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了。讲授新课1.作家雨果在信中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几部分?作者在信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可以分两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2.作者对这次远征中国的态度是什么?名为赞誉,实为贬斥。讲授新课1.请学生欣赏几幅圆明园复原图,并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评 价圆明园的语句。 圆明园就像一个美轮美奂的梦,一座眼花缭乱的洞府,一个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一座神秘的月宫;是幻想中的典范,是世界奇迹,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亚洲文明的剪影等。讲授新课2.作者这样盛赞圆明园,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对圆明园的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讲授新课3.作者作为一个法国人,在第8段中对法国政府的态度是怎 样的?文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请学生自由谈)从“赃物”、“富丽堂皇的破烂”、“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等词句中看出作者认为这是法国政府的耻辱。“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等。讲授新课1.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 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 明园。”作者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讲授新课2)“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 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宫”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讲授新课3)“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 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讲授新课4)“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 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 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窥一斑而见全豹,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象征。讲授新课2.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 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 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抨击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的无耻和狡猾。讲授新课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 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