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44675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核心考点总动员:专题05 水体运动规律(含解析)

日期:2024-05-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10061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7年,解析,规律,运动,水体,专题
  • cover
考向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真题典题剖析】 (2016·高考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加,坡面径流减少。故选C项。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项。 【答案】1.B 2.C 3.D 【解题技法归纳】 1.不同类型水循环及环节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1)蒸发受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水汽输送、降水受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3)地表径流受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4)下渗与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等因素有关。 3.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问题 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缺水的原因及措施如下 原因 措施 自然因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因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1.“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 一看发生的区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针对突破训练】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读图,完成1~2题。 1.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