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9-3.21 空气中有水吗、网络课堂:调查各地的空气湿度、水降下来了 教案 课 题 19.空气中有水吗+20.网络课堂:调查各地的空气湿度+21.水降下来了 总课时数 1 第 1课时 教 学目 标 1、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云、雾、露、霜等天气现象的成因。(2)知道空气湿度常用相对湿度表示。(3)会描述雨是如何形成的。2、能力培养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饮料罐外壁水珠的形成条件。(2)会做模拟实验探究雨是如何形成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与同伴交流,批判性地思考不同的观点。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重点:了解云、雾、露、霜等天气现象的成因。难点:会做模拟实验探究雨是如何形成的。设计:提问———观察———交流—实验—分析小结方法:观察法、交流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课前整顿纪律。二、教学导入出示任务驱动图,妍妍、波波和彬彬发现从冰箱取出的几罐饮料外壁出现许多小水珠。你们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板题:空气中的水 )讲授新课活动一:空气中的水(一)罐子上的水珠从哪里来1、提问:罐子外壁的小水珠来自哪里,是怎样形成的?2、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做出解释或假设。3、任务:取两罐未开启的饮料,一罐放在常温环境中,另一罐放入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把两罐饮料都放置在桌子上。4、观察水珠都附着在什么物体上,这些物体表面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比,有什么不同?5、活动:观察两罐饮料的外壁, 记录现象,对现象做出解释。6、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7、总结: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这样的过程就是凝结。8、阅读:回南天资料。(二)云、雾、露、霜1、媒体:出示教科书上有关云、雾、露的图片和文字介绍。2、提问:云、雾、露这几种现象的成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3、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意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4、提问:霜与云、雾、露有什么不同呢?5、媒体:介绍什么是霜及模拟霜的实验。6、提问:在模拟霜的实验中,烧杯外壁出现了什么?它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何形成?7、交流讨论。8、总结:许多自然现象都和水的形态变化有关。水蒸气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可能在空中、地面物体的表面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时,水的形态就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或固态。活动二:网络课堂:调查各地的空气湿度1、讲述:湿度是指空气内含有水分的多少,它反映了空气干湿的程度。空气湿度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天气预报常会发布空气湿度的信息,它反映了降雨、有雾等的可能性。2、活动任务:明确本课的活动任务是调查当地一个月的空气相对湿度。3、搜集信息:知道搜集空气湿度数据的方法,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当地一个月的空气湿度。4、上传资料:登录小,把整理好的当地一个月空气湿度统计表上传到资料库。5、分析交流:阅读并对比大家分享的空气湿度资料,分析各地一个月空气湿度的差异。6、拓展应用:调查资料,了解对人体健康而言,空气相对湿度多少为最佳,生活中有哪些改变空气湿度的方法。活动三:水降下来了(一)云里的水变成了雨1、讲述:天空中经常漂浮着各种各样的云,其中雨层云、积雨云常会带来雨水。2、提问:雨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的云会形成雨,有的不会形成雨呢?3、交流:小组讨论。4、活动: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在烧杯里装约2/3的热水,然后把盛有冰块的铁盖盖在烧杯上。一段时间后,观察铁盖底部出现的现象,并作记录。5、交流:小组讨论,解释形成雨的原因。6、提问:为什么天上有时候是下雨,有时候是下雪呢?(二)冰雹1、讲述:降水有许多中形式,除降雨、降雪外,有时还会降冰雹。冰雹常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