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2张PPT。以貌取人千古诗才,一身傲骨千古诗才,一心忧国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 (今属河南) , 是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诗歌,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肃宗(759),关中地区闹饥灾,又加上战乱 不断,百姓颠沛流离。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在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盖一间茅屋栖身,后世称“杜甫草堂”。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 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 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 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 堪不眠之夜。写作背景学习生字词: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号 挂罥 长 林 梢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飘 转俄顷丧 乱广厦见此屋háojuànchángwùqīnchóngàozhuǎnqǐngsāngshàxiàn内容梳理课文共四个小节, 就是四幅沉重的画面。 请归纳出这四幅图画的内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秋风卷茅图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顽童抢茅图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秋夜屋漏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广厦万间图诗人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秋风卷茅图 顽童抢茅图 秋夜屋漏图 广厦万间图悲自己苦忧百姓苦“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我们仿佛看见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那满含忧虑的眼睛穿越了漫漫的黑夜,想到了风雨飘摇中的国家,想到了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想到了自己种种痛苦的经历……饱含感情的诗句“归来倚杖自叹息”,年事已高 生活无依 一事无成 民不聊生 遭受天灾人欺 于国于家都无用 …… 让我们回顾一下,看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