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48526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03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 cover
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1.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是强调教化之功的人性论,其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是以道德教化为政治归依,A项正确;提高道德水平、探究人性发展本原都不是董仲舒主张的目的,B、D两项均排除;董仲舒神化儒学的表现是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项排除。 2.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东汉田庄经济是土地兼并的结果,是一种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土地归豪强地主所有,A项排除;东汉的田庄对土地、人口的控制都是相当严厉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而且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是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B项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虽然是田庄经济的特点之一,但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意思,排除。 3.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因俗而治加强管理 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表达的主旨意思是元朝的行省划界人为地打破自然区域之间的山川之险,实行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使山川之险完全消解,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丧失,A项正确;元朝行省划界的做法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整合资源、发展经济无关,B项排除;C项表述与材料表达的主旨意思相悖,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完善基层行政组织,D项排除。 4.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中国,相对于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来看,中国的传统科学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发展,A项排除;根据材料文字“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反映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并获得了发展,B项正确;材料表述是立足中国明朝科技的,而不是西方科技,C项排除;材料表述的是科技层面而不是知识界,D项排除。 【备注】无 5.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 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国国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