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52748

3.20 认识气体 教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252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3.20,认识,气体,教案
  • cover
3.20 认识气体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能够流动。 (2)知道空气具有质量。 2. 科学探究 (1)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 (2)利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流动、有质量。 3. 科学态度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细心观察,动手操作,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指引 1. 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转移气体 利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具有可流动的性质 观察、整理 活动2 空气有质量吗 利用比较皮球充气前后在天平上平衡情况,研究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实 验、观察、比较、描述 2. 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小朋友们在房屋外面玩耍,看到一些管道,小朋友们平时看到的水管很多,气管很少。煤气也可以像水一样输送吗? 产生问题:水可以流动,气体是否可以像水一样输送? 驱动任务: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们到底是怎 样流动和输送的?通过驱动任务使学习聚焦在“空气如何输送”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开展“转移空气”的活动,展开一系列的探究。 活动1 转移气体 本活动首先让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样品,通过 教科书中的“工具与材料”,提示转移空气的方法。利用“把空气装在塑料袋里,并尝试将塑料袋里的空气转移到瓶里”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思考转移空气的实验方法。 教科书中的插图是利用排水方法转移空气,利用图示呈现具体方法指引: 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空气是可以流动的,并学会借助可见的方法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实验所需要材料:水槽、塑料袋、小一点的饮料瓶、橡胶管。 具体的实验步骤: (1)将水装满水槽的2/3处。 (2)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倾斜着放入水里,并慢慢倒着竖起来,提起来一部分,瓶口不要露出水面。 (3)将橡胶管的一端扎紧在塑料袋口里,将橡胶管的另一端从水槽的水里伸入塑料瓶的底部。 (4)挤压塑料袋,塑料袋中的空气就会以气泡 的形式,转移到瓶子里。水瓶中的水位逐渐下降,空气被转移到瓶子里,这个过程的现象是十分清楚的,这个实验也正是通过气泡对水的“扰动”来证明空气的流动。 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科学方法的魅力。 这个实验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实 验。但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教科书只给了图示,没有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前,与学生用对话的形式,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教师在指导演示这个活动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塑料袋中的空气是怎样“跑到”饮料瓶里的,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通过“是谁赶走了塑料瓶里的水,占据了瓶子的空间”的问题,还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归纳出空气可以流动,可以转移的特点。 活动2 空气有质量吗 具有一定的质量是物质的本质特征之一,但 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能会导致他们认为空气没有质量。本活动利用没有充气的皮球与充满气体的皮球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感受和认识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科书中的三幅图: 提示引导具体实验方法步骤,关注皮球 充气前后平衡情况,由实验现象引发讨论。 在活动前,让学生对空气是否具有质量展开讨论,以了解他们的原有想法,并引导学 生利用怎样的实验验证他们的想法。教 师可以出示没有充气的皮球、天平等,提问学生能否利用这些工具材料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关键是怎样进行比较。所以要通过讨论,使学生清楚实验的原理和目的,以及方法和步骤,进而顺利完成实验活动。 因为学生在之前接触过天平,因此实验重点应放在 实验方法和步骤上。教师应演示怎样给皮球充气,并说明皮球充气到什么程度可以认为是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