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59508

朋党论-学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1312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朋党,学案
  • cover
《朋党论》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灵活运用文言知识(词性活用、古今异义和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见《秋声赋》中作者简介部分。 2.资料链接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1043年)写给 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_____”。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辩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 【预习反馈】 1、欧阳修是怎么看待朋党的?和我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说说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 3、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 4、真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法? 【课堂探究】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 时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罪仁宗,被贬为饶州知州。欧阳修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人”。由此,“朋党之论起”。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政事,命欧阳修为谏官。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延用朋党,朝廷内“朋党之论”再起,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欧阳修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也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所以写了《朋党论》一文,希望仁宗明鉴。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学生活动一 突破文字障碍,疏通课文 1、注意下 面加点字的读音:   讙兜huāndōu   饕餮tāotiè   皋陶gāoyáo   颛顼zhuānxū   梼杌táowù   社稷jì   鲧gǔn   讥诮qiào 实词 1.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惟,只;幸,希望。 2.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结为私党,互相援引 3.则同道而相益 互相帮助 4.则反相贼害 残害 5.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济,本义是过河,这里指渡过难关。 6.则天下治矣 安定太平 7.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 更相:互相;凡,总共。 8.而周用以兴 因而 用,因;以,而 9.目为党人 看作 10.汉室大乱,后方悔悟 才 11.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讥诮,责备 12.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 拿 13.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通“餍”,满足 14.治乱兴亡之迹 事迹 15.而进元、恺君子之朋 进用,任用 16.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 莫,没有谁 比得上 17.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迹,史迹,行迹;鉴,借鉴。   二.虚词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因为 以之修身 / 以之事国 用 以 然纣以亡国 因为 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因为 然周用此以兴者 相当于“而”,连词,不译 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结成 为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表被动 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 是 虽 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即使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词性活用的字词,指明用法并解释。 1、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2、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