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教学实录1 刘延君 刘延君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硕士。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春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成员;吉林省骨干教师;第四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多年来致力于写作教学的研究。发表语文教育教学文章三十余篇,其中获奖十余篇。曾应邀到省内各地讲学多次,2005年2月为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示范观摩课,2005年8月为吉林省初中语文新课程暑期培训作专题报告。 【教育感言】 1.让心灵纯净、柔软、细腻而美好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尤其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流泪的阅读。当阅读进入生命中去时,写作作为阅读的副产品一定会水到渠成的。 2.要引领孩子们进入诗歌的殿堂,让他们读诗、赏诗、写诗,即使他们不打算成为诗人。 3.敢于向教材的某些选篇说“不”,敢于向教参的某些说法说“不”,敢于向上级领导或权威的某些做法说“不”,这对于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4.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师决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真正的好教师一定会教学生一些永远也不考但确实有用而且必定会受惠终生的东西。追逐分数的教学可能是快乐的,但绝对也是危险的;且思且行的教学可能是痛苦的,但肯定也是充实的。 5.语文教师要对未来社会的良知负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自己的良知负责。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句话,这种称呼一般会出现在哪里?出现在什么情况下? 生1:出现在书信里。 生2:出现在诗朗诵里。 生3:出现在歌词里,李春波不是有一首歌的开头就是———亲爱的爸爸妈妈……” (生唱。众生笑并鼓掌。) 师:好,非常好。我们同学都很聪明。的确,这样亲切的称呼本来应该和温暖的家书、美好的诗歌、父母的呵护等等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大家想过吗?这稚嫩的呼唤也可能是一个孩子对父母的最后一次呼喊,这美好的称呼构成了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行文字。 (随着师沉重的话语,教室里开始肃穆起来,空气也仿佛凝重了许多。师故意停顿了片刻。) 师:我知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们是很难想象出我所说的这种情形的。不过这不是一个虚构的电影故事,而是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真实的一幕。有一位善良的华裔女作家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作家的文字,去重温这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吧。 (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课文先要读提示,看看编者的编辑意图是什么,看看我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先请一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一生朗读。) 师:有了这些提示,一会儿朗读课文时应该注意把握作家的情感,把握文章的语音语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家的心声来。我们请五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别来读引文和课文的四个部分。谁对自己有信心?请举手。 (五名学生依次读完全文。) 师:感谢这些同学的精彩表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各位发表高见。 (生分组热烈讨论。) 生1:课文分了一、二、三、四,四个部分。一般的课文没有。 生2:课文里有引用诗句的地方,结尾还引用了孩子们写的那些话。而且字体与其他文字不同。 生3:课文前面有一段名人名言。 师:同学们发现得很好。其实,课文前面引用的作家萨特的话是正文之前的引文,它的作用是引出和介绍全文,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不妨就从这里开始研读整篇课文吧。 师:请男同学齐读这段引文,请女同学思考:如果只允许你从这段话里选择一个最重要的词语,你会选择哪个词? (男生齐读。) 女生1:我选择“痛苦”。 女生2:我选择“沉重”。 女生3:我选择“美丽”。 女生4:我选择“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