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75785

苏人版七下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15-18课)

日期:2024-04-2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2次 大小:57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人版,七下,道德,法治,期末,复习
  • cover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15课—18课) 第15课 远离“高压线”(矫治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别?(要学会区分) ①两者都违反了社会规范,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别。 ②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2、不良行为的形成: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不良习惯积累而成的。 ★3、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的影响或危害 (不良诱惑的影响或危害) ①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影响个人的进步与发展。 ②会使人无视法律尊严,危害他人和社会。 ③很容易从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行为。 4、犯罪道路的成因: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往往会有一个从违纪到违法再到犯罪的变化过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 ★5、未成年人应该怎样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怎样抵制不良诱惑) ①要用道德、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②要提高自身对不良行为的认识,明辨是非,主动避开诱因。 ③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陶冶高雅情趣。 ④要磨炼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矫治不良行为。 6、不良行为习惯的自我矫正方法: ①替代性反应法 ②切断诱因法 ③中断改变刺激法 7、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的几种心理诱因? 好奇心理、叛逆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报复心理 8、未成年人犯罪的含义、特征及影响 含义: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特征:①冲动性 ②模仿性 ③从众性 ④报复性。 ★影响(危害):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9、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①外部原因:家庭教育失当、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学校教育不力等。 ②内部原因:在于未成年人自身,如果法治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就容易走向犯罪。 ★10、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如何防患于未然?) ①社会和学校:应在教授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②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主动学习,不断增强监护人应具备的育人素质。(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防线,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未成年人自身素质的提升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广大未成年人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控能力,学会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矫治不良行为,做一名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16课 孝亲敬长(百善孝为先+架起沟通心桥) 1、怎样认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①每个人的成长都倾注了父母无数的辛劳和汗水。我们要细心感悟和体味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②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宽厚深沉,凝重如山;母亲给予我们的爱,仁和慈祥,恒久绵长。 ③每个人的家境有贫富差异,父母有性格区别,表达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应理解父母,不挑剔,不抱怨,多交流,多沟通。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孝敬父母是我国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③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3、怎样孝亲敬长? ①孝亲敬长要从现在做起。 ②孝亲敬长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a学好功课,不提不合理的要求 b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忧解愁 c外出时,及时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不让父母担心。 ▲4、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①与父母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我们和父母在许多问题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②不能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