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85754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2.1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2.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含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1678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运动,2017-2018,伽利略,答案,规律,自由落体
  • cover
学业分层测评(五)(建议用时:45分钟) 1.月球上没有空气,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将羽毛和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则(  ) A.羽毛先落地     B.石块先落地 C.它们同时落地 D.它们不可能同时落地 【解析】 羽毛和石块在月球上下落时不受空气阻力影响,下落时的加速度相同,所以它们同时落地,C正确. 【答案】 C 2.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2 1 8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 图2 1 8 A.2.0 s B.0.3 s C.0.10 s D.0.4 s 【解析】 反应时间就是刻度尺自由下落的时间,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 2得反应时间t=,将h=(60.00-20.00)cm=0.40 m,g取9.8 m/s2代入得t= s≈0.3 s,B正确. 【答案】 B 3.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内的位移为15 m(g取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31.25 m B.11.25 m C.20 m D.25 m 【解析】 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gt 2-g(t-1)2,代入数据求得t=2 s,故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gt 2=20 m,C正确. 【答案】 C 4.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当时利用斜面做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 图2 1 9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D.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解析】 伽利略最初假设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随着时间均匀增大,但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还无法直接测定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不能直接得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这样,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但是物体下落很快,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较短的时间.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以时间长,所以容易测量.故A、B、D错误,C正确.【答案】 C 5.(多选)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5倍,两者在同一地方,甲从高H处自由下落,乙从高2H处自由下落,未落地之前,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B.下落1 s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在各自下落1 m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解析】 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与质量及运动状态无关,选项D错误;由vt=gt可知,选项A错误,B正确;由v=2gh可知,选项C正确. 【答案】 BC 6.两石块先后从某一高塔的不同高度处下落,在石块A自塔顶自由落下h1时,石块B自离塔顶h2处自由下落.若两石块同时落地,则塔高H为(  ) A.H=h1+h2 B.H= C.H= D.H= 【解析】 若石块B运动时间为t,研究石块B的运动情况,应有H-h2=gt 2,研究石块A的运动情况应有h1=gt′2,H=g(t+t′)2,由以上三式联立可得H=,选项C正确. 【答案】 C 7.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不能算出楼房的高度 (  )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经过楼上一个1.8 m高的窗户所用的时间 C.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 D.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 【解析】 由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