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90270

5.亲爱的爸爸妈妈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1366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答案
  • cover
5.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领会文章的主题。 ———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聂华荃,著名华裔旅美作家。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到台湾。1967年聂华荃和美国诗人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作家到爱荷华四个月,写作,讨论,旅行。她目前已出版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著作22种,其中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聂华荃在美获得三个荣誉博士学位,获得过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波兰政府的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 2.背景资料 193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沉重,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记述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二战期间的残酷历史,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2.文章结构 3.对话文本 (1)课文是怎样表现主题的 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作者突出了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引用诗句,再现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抄录了被残杀者留下的片纸只字。所有这些,让我们想起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课文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那更是震惊世界,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绡人性,惨绝人寰。 像萨特一样,我们也感受到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血腥屠杀,那位老师决不苟且偷生;从死者的遗言可以想见,人们怎样怀着对亲人的爱而从容面对法西斯匪徒的枪口。 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2)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正文四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安排 萨特的话是很精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读了全文,回味起来,萨特的话又是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第一部分自然从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写起。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盛大的纪念活动。第二部分开头说“历史,现实”,第三部分开头一段中说“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这些地方提示我们,第二部分是回顾历史的,第三部分则是从历史的回顾中_看现实的走向。文章始终不离这次纪念活动,从活动项目上说,第二部分是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第三部分是记述作家的座谈。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联想起南京大屠杀,二、三两个部分都有这个话题,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并扩大到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最后一部分摘录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以想见那是在参观纪念馆。被残杀者的遗言表现出的对亲人的爱,令人感动,同时可以引发我们深沉的悲哀,深沉的思考。 概括起来说,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