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91053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08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 cover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进而复习举例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提高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法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是一座庐山,诗人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并不相同。这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三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二、阅读 ㈠学习第一层次: 1、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阅读课文开头几小节,看看能不能读懂。 2、生:读课文开头几小节。 3、师生交流: 师:读懂了吗?有什么发现? 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作者的观点其实就是什么? 明确:“事物的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师板书观点) 4、师:作者为什么开头不把这观点点明,而用一道四种答案都正确的选择题呢? 明确:因为这则材料所体现的就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5、师明确:怎样亮出作者的观点,要取决于观点本身是否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像那种平白如话、一目了然的可以直接亮出,正因为本文的观点不容易被我们所理解,所以作者才选用这种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㈡学习第二层次 1、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怎样才积极寻求到第二种答案,或者怎样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方法呢? 明确: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2、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思考:针对创造性的思维作者提出哪几个问题? 3.交流:明确:第一个“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段4) 第二个“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段9) 第三个“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段9) 4、师:我们先来点击第一个问题?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明确:创造思维产生的要素: 其一,积累知识。 其二,活用知识。 其三,发展知识。 ⑵文中用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引导-速读-讲故事给同桌听) (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过程,罗兰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为什么要选用两个事物来证明作者观点?这两个事例有什么侧重?同桌之间可以交换一下看法 (前者侧重于“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后者侧重于“尝试”) ㈢学习第三层次 1、师:我们看看作者还提出哪几个问题?请一个同学读读这两个问题? 2、指名学生读第二、三两个问题。 3、师:第一个问题是老师和同学们一道探究完成的,作者又对我们提出两个新问题。同学们自己完成,好不好?有没有信心?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针对问题,自己阅读、体味、探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小结,小组长组织好做好记录。 4、生:自主阅读 5、交流 (1)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本组的研究结果?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组织学生辩论 (2)刚才有不同的看法,对第三个有没有不同看法? (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 ㈣学习第四层次 1、师:总的来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明确:三个关键(最后一段)。 2、这里的哪个词语能体现一种科学精神? 明确:锲而不舍 布置: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教师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⑴经常保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