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91056

15.《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57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cover
15.《短文两篇》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2、学习两篇短文中所运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学习课文中十分简练的论述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及《谈读书》中富含哲理的语句的含义。 【教法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行世。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写作背景: 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这是书的副标题),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马南邨的杂文集。1961年作者应《北京晚报》的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曲解为“不求深刻了解”,针对人们这种错误认识,作者写下了《不求甚解》这篇驳论。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 五、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