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诗词六首》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民歌、格律诗及词在创作和表现形式上的一些主要特点。 2、品味和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品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2、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品味和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和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朗读并疏通后四首诗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优美的事物、丰富的感情,都会凝练成意味深长的诗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六首》,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21教育网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民歌、格律诗及词在创作和表现形式上的一些主要特点。 2、品味和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活动过程 《黄鹤楼》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使黄鹤楼名声大噪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黄鹤楼》21·cn·jy·com 活动二: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诗歌资料。 1、古诗的分类 古诗按音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2、介绍作者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3、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 ”之说。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21*cnjy*com 活动三: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的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hào qī mù 崔颢 萋萋 暮 2、读出韵味和节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重点词语的意思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悠悠:闲静的样子。 历历:清晰的样子。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4、结合注释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