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1247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 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48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
  • cover
24出师表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课文,领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 感受“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 批判地继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美。 4. 分析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教学重点】 分析领会诸葛亮所提出的三项建议。 【教学难点】 1. 批判地继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 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检查预习 1.要求一名学生简介“表”的有关知识。 明确:“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自己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一名学生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检查预习情况后,让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出师表”该作何理解呢? (2)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播放朗诵录音,引导学生齐读一遍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两遍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课后练习题中列出的长句子,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四、归纳诸葛亮所提建议 1.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明确:(1)宜开张圣听。(2)昭平明之理。(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5)亲贤臣,远小人。(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方面? 明确: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三方面建议  【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通过质疑问难、相互辩驳两个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研读赏析 1.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伐曹而给刘禅上的奏疏,提及北伐的语句却不多,这是不是文不对题?为什么? 明确:不是文不对题,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代为处理。 2.第6、7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这两段的作用在于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我”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 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二次之多,这是为什么?明确: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   二、结合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1.中心思想: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教师进行抽查。 2.写作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3.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