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区分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数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讲授过程]: [情境创设]有一片草原,放养着一定数量的牛羊,有一户人家在此幸福地生活。迁来了一户人家,也带来了一批牛羊,当然也可以一起幸福的生活,但迁来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不能够养活更多的牛羊,所以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始下降,但仍然可以维持生活,但不能够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人越来越多,这片草原所能够维持最低生活质量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为其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承载力: 1、定义: 考虑生存,最大的人口数量 [定义]P20: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要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 3、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水资源的多与少———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所能够维持的最大人口数量。 4、环境承载力即可以从单一因素考虑,也可从自然环境系统综合考虑。 二、合理人口容量: 1、定义:考虑发展,最大的人口容量。 还是那一片草原,能够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下降,即使他们能幸福生活的最大的人口容量。即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的最大人口容量,即为合理人口容量。 定义:P20,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2、影响因素: 现实人口:现实人口多的地区一般其合理人口容易也大。因为现实人口数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域开放程度:北上天,一千万人以上,应该说这样的空间范围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而为什么又能养活呢?地域开放,输入资源。 例: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资源短缺,其发展是利用了其它国家的资源。 3、合理人口容量的相对性 合理人口容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原因: (1)环境的改变,如环境突变,自然灾害等会降低原有合理人口容量 (2)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合理人口容量,但当消费水平的提高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又会降低合理人口容量。 案例分析: 阅读回答问题: 1、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多少? 2、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是多少? 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 1“永嘉丧乱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 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淩域(主要是流λ江苏、安 徵、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 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 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渍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 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 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堿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 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規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毀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 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渍堿,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 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冋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 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