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49893

小学语文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诗词诵读 客中作教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259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语文,教版,五年级,上册,诗词
  • cover
诗词诵读 客中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结合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李白的思乡之情作为主题进行归类积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客中作》。     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4、过度: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诗人的另一种感受。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三、精读品味,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1、生反馈:你读懂了哪句,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    2、四人小组合作互学。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2)“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4、回归整体(生自读全诗--指名赛读--指导背诵: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四、总结全诗: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板书设计】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教学反思】: 朗读是语言活动,也是情感活动,还是一种审美活动。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可更生动地入诗境,品诗情,悟诗理,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的意境是通过有声的朗读来再现的。 在今天的课堂中,朗读形式多样,个人读,集体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学生从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到读出诗的韵律,最后到熟读成诵。学生在读中悟情悟境,感觉李白在朋友盛情款待之下的快乐,虽身在异乡,却乐而忘忧,又带有些许淡淡的乡愁。这复杂的情感岂是老师的讲解就能做到的呢?本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到了求声于诗,把诗句读到了心里,全身心沉浸到了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中去。 2、关于读中学写 ,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进行读中学写的教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有的老师建议学习这首诗的表达方法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