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56137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微课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2731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那片,绿的,爬山,微课,课件,教案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难忘的爬山虎 【微课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微课内容】 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难忘的爬山虎 解说词: 课文明明是作者肖复兴29年后为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的是叶老先生为“我”批改作文、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可是作者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并且要在文章中多次写到爬山虎,又以“爬山虎”做结尾呢?   第二页PPT内容: 爬山虎勾起回忆 让作者感到亲切 解说词: 一位大文豪要会见一个小学生,小学生难免要紧张。可是“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也许是作者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绿绿的爬山虎给他留下第一印象吧;也许是作者读过叶老先生那篇《爬山虎的脚》,现在见到实物,勾起他儿时的美好回忆。因此,作者要好好地描写一下这“绿绿的爬山虎”。 爬山虎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写它意在说明叶老先生也和普通人一样朴实,加上叶老在门口等候,同“我”握手,“我”心里感到十分温暖,紧张的心情自然就放松了下来。   第三页PPT内容: 爬山虎代表着平易近人的作家 解说词: 等两人经过数小时融洽的交谈后,作者在不知不觉中又写到爬山虎,“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作者似乎在写沐浴着黄昏余晖的爬山虎与在阳光下的有什么不同,其实是在借物喻人,叶老先生那真诚宽厚、平易近人的人品就像沉郁的爬山虎、浓浓的湖水那样令人赞叹、仰慕。作者此时写爬山虎的形象,是对叶老先生的敬重、热爱之情的流露。   第四页PPT内容: 首尾照应 亲切自然 解说词: 在文章最后,作者也不忘写上“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不但与文题呼应,还含蓄地写出了叶老先生的关怀爱护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告诉人们,叶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会一直激励着自己前进。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微课目标】 归纳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学习后学以致用,并感受叶老治学的一丝不苟。。 【微课内容】 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解说词: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并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怎样修改作文呢?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方法。 第二页PPT内容: 增 添加必要的字、词、句 解说词: 文中说“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句话中的“增添”一词,便告诉了我们修改习作的方法之———增。“增”就是为了充实文章的内容,添加必要的字、词、句。 “增”常用的修改符号示例: 第三页PPT内容: 改 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为合理、通顺。 解说词: 文中说“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张”改成了“幅”,表达更准确。这正是修改习作的方法之二———改。   “改”,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为合理、通顺。 “改”常用的修改符号示例: 第四页PPT内容: 断 解说词: 文中说“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修改习作的方法之三———断。当你读一个句子,感觉它不是很通顺的时候,你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第五页PPT内容: 删: 把多余的内容、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 解说词: 文中说“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删,也是修改习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删”,就是把多余的内容、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 “删”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