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缟素(gǎo) 猖蹶(jué) 崩殂(cú) 免冠徒跣(xiān) B.忿恚(huì) 臧否(fǒu) 驽钝(nǔ) 帝室之胄(zhòu) C.適戍(zhé) 咨诹(zōu) 擎苍(qíng) 度已失期(duó) D.休祲(jìn) 存恤(xù) 舴艋(zé) 以遗陛下(yí)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2分) A.以彰其咎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不错意也 D.固以怪之矣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遂用猖蹶 【点拨】A项,“卑鄙”古义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今义指低下粗俗、低级恶劣之意。B项,“亡”古义指逃跑,逃走;今义指死亡。C项,“豪杰”古今异义都为才智或勇力出众的人。D项,“猖蹶”古义指失败;今义指嚣张。 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天下缟素(名词做动词,穿丧服) B.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做动词,疏远) C.尉果笞广(名词做状语,用鞭、杖或竹板等器具打) D.外结好孙权(名词做状语,对外) 6.下面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修改。(4分) 汉字开发智力的功能非常显著。儿童通过动手拼玩汉字的笔画和部件,不但会刺激左右大脑细胞的发育,①而且通过观察和分析汉字字形的变化又可增加他们的智力。由于字形变化是有规律的,②因此按照汉字字形变化的规律识字,又可形成按规律学习。这对一生都是有意义的。 (1)第①处用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提高”。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增加“的习惯”。 7.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就是选自其中的《魏策》。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点拨】《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8.根据提示默写。(6分)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郎平带领中国女排从低谷走向巅峰———勇夺2015年女排世界杯赛冠军,这正如诸葛亮所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综合性学习。(5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孔子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人深思;陈胜仰天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令人激动;陶渊明叙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人遐想。学习本单元后,班级举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题班会,请你参与。 (1)在“我猜风流人物”版块中,有同学收集到两副有关名人的对联。请你品读后选择与对联相对应的人物。(只填序号)(2分) ①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D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B ) ②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C ) 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坡边,战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