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78342

【教学设计】《最后一课》教学设计(苏教)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317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最后一课,苏教
  • cover
《最后一课》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教学本单元,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细致分析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所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教学本文,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课文高超的写人技巧,逐步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理解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品味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正音: 膝(xī)盖 诧(chà)异 惩(chénɡ)罚 郝叟(hǎo sǒu) 思量(lianɡ) 踱(duó)步 字帖(tiè) 服帖(tiē) 请帖(tiě) 释义: (1)宛转:(歌声、鸣声)抑扬动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 本意)。 (2)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3)思量:考虑。 (4)诧异:惊奇。 (5)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6)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3.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理出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镇上的人、普鲁士兵;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朗士是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情节:课前-上课-下课。或者: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环境:(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2.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哪些不同? (1)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2)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还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3)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3.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本题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4.“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5.“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句中的“偏”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与平时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今天的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