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月球和地月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及月相的变化和月球对地球的意义等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及月相的变化。 【学习过程】 通过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月球概况 同地球相比,月球小得多。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1/4;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月球的表面面积约为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小一点;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很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我们肉眼看到的月球正面的明亮部分,是月面上的山脉、高原。月球上最高的山峰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高;月球上暗黑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过去人们误以为这些暗黑部分是海洋,把它们取名为“风暴洋”、“静海”,等等。实际上那里是月球早期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岩浆所形成的熔岩平原。 月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坑穴星罗棋布,直径大于1000米的环形山(也称“月坑”),在月球正面就有33 000多个。这些环形山大体上都是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登月考察了解到月面布满着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从“阿波罗”11号登月以来,先后几次采集到几百千克的各种月球岩石样品,经过分析,月岩中已发现近60种矿物,其中有6种是地球上尚未发现的。在月岩和月壤中发现有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并发现多种有机化合物,但没有发现存在生物物质的迹象。月球的年龄,同地球一样,也是46亿年。 地月系 地球只有一个卫星,那就是月球。由于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与月球相互吸引的结果,使得月球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在宇宙中形成一个很小的天体系统———地月系。月球距离地球平均约为384 400千米,它是宇宙中距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也是迄今在地球以外人类所登临的第一个星球。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运送宇航员降落到月面上,从地面发射到月面登陆,只用了四天多的时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日,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是27.32日;运转的方向,与公转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月相 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月;有时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银光四射,这叫满月(望)。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球同地球一样,自己不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球是暗的。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就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主要靠月亮。 2.远在古代,人们就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编订历法。 我国农历月份的安排,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标准的。农历规定朔为初一,这样,望就在十五日或十六日。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就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 3.由于地球表面各处所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不同,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了明显的潮汐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