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99680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16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21936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十九,课件,PPT,16张,交融,民族
    (课件网) 第四单元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2 3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史实; 掌握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解读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课程导入 风扬起时繁花落尽, 谁执笔为你绘丹青? 无边丝雨细如愁, 朝来寒雨几回眸, 你在哪一方停留? 热播电视剧《锦绣未央》一定不陌生,谁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时候呢? 新课讲授 一、淝水之战 1、概况: (1)时间:公元383年; (2)地点:淝水(今安徽淮南寿县); (3)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 (4)胜败情况: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2、结果: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得以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新课讲授 你知道有关淝水之战的成语典故吗?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新课讲授 淝水之战 新课讲授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新课讲授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新课讲授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建立:4世纪后期(386年),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 (2)定都:平城(山西大同); (3)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拓跋珪建立北魏 1、北魏的建立: 新课讲授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 新课讲授 2、孝文帝改革: (1)迁都:从平城迁都到洛阳; 原因: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影响: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新课讲授 (2)改革措施: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姓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说汉语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学汉礼 穿汉服 新课讲授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2、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新课讲授 4、评价: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魏骑兵俑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