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03672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教案素材)(打包14套)新人教版选修6

日期:2025-10-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9153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打包,选修,人教,新人教,14套,高中
    4.3湿地干涸及其修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识记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相关资料,会分析湿地、湖泊减少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预习任务】 1.理解并记忆湿地的功能、概念。 2.记忆我国湿地的面积、特点、分布。 3.结合必修三分析我国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的成因。 4.记忆湿地减少的原因;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5.了解湿地的破坏及保护湿地的措施。 【自主检测】 1.有关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湿地就是指沼泽和湖泊 B.湿地包括海洋 C.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 D.湿地不包括人工水库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湿地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B.湿地不会自然消失 C.湿地号称“地球之肺” D.湿地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 3.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湿地是 ( ) A.青海湖 B.滇池 C.纳木错 D.拉鲁湿地 4.下图中甲、乙两处湿地的名称分别为 ( ) ①青海湖②咸海③洞庭湖④鄱阳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② 5.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湖泊面积大大缩减的主要原因是 ( ) A.盲目围湖造田 B.环境污染导致内部富营养化加剧C.引水灌溉 D.河流截流改向 【落实内容】 记忆湿地的功能、概念 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图4、16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通过读图4.16,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A 大兴安岭两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过牧严重。 C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D.E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F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导致。 G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十分脆弱。 思考 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 点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