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04858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词二首教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316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 cover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两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理解毛泽东词中的二、四句和陆游词中的三、四句,体会梅花的品格。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梅花的投影或软件、字幕投影片。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词,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理解词中的意思。 2.了解陆游的《咏梅》词,并让学生把读过这两首同题词后的初步感受作简单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背一背我们学过的词。   (学生背诵时用课件出示其内容,利于集体复习)   2.说一说你知道的词牌名。(忆江南、如梦令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同题目、同题材的词。(板书课题、作者,齐读课文)   4介绍写作背景;   毛泽东这首咏梅词是毛泽东1961 年 12 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后,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屈膝求和的时代。陆游的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泽东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1.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简单地做一下批注。 2.《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了陆游的咏梅词以后写的,所以我们在读毛泽东的这首词时也应认真品读一下陆游的原作。 3.学生自由读一读陆游的词。 4.了解陆游词的大意和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1)学生交流诗词大意。 词的大意:生长在骤站之外断桥旁边的梅花,无人过问,自开自落。天气已是黄昏,梅花正因孤苦无靠而发愁时,还要遭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梅花在漫天冰雪时节傲然开放,预示着春天即将 到来,但她无心与百花争着报春,因为心地坦然,任凭她们嫉妒。在百花盛开时,梅花已暇零落地化为泥土.或者被车马践踏为尘埃。只有香气依旧不变。 (2)学生交流诗词的中心。 作者借梅花在凄风苦雨中成长,在任何情况下不改芳香来象征自己坚强不屈的品格,也表现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性格。 5.陆游词忧伤、憔悴,音调低沉,我们读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有这样的感觉吗?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可先进行归纳,待下一课时解决。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1.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体会梅花的高贵品格。 2.默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的上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毛泽东的《咏梅》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 梅花的品格字生有一足田难度。教帅可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追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